“十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保險業取得長足發展,資金規模不斷擴大,保險資產管理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為支持國家經濟建設、提升保險業競爭力和防范保險業風險的關鍵閘門。中國保監會 十分重視保險資金運用工作,采取綜合措施,深化改革,健全機制,保險資產管理步入規范發展階段,各項工作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一、保險投資結構趨于合理,投資收益改善
“十五”期間,中國保監會加大力度拓寬保險投資渠道,在允許保險資金投資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的基礎上,經國務院批準,先后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企業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等。隨著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拓寬,保險資產結構出現了戰略性轉變,期限較長、收益穩定的債券投資在2005年首次超過銀行存款,成為第一大類投資工具,保險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在市場環境不確定性較強的條件下,投資收益有所改善,2005年預計在3.6%左右,比2004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
二、風險管理機制逐步健全,風險管控能力增強
確保資金安全是保險資金運用的首要任務。近幾年來,中國保監會不斷加大改革力度,加強風險管控機制建設,下發了《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指引》,對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的風險識別、評估、管理和控制的組織結構、制度安排和措施方法提出全面要求;下發《關于開展保險資金托管工作的通知》,積極推行全托管制度,形成外部托管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相結合的風險防范機制。
三、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專業管理水平提高
目前,5家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已成立了專門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另有4家已獲準籌建,到2006年,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達到9家,保險資產管理的專業化團隊基本形成,其他保險公司大都建立了專門的資金運用部門和專業投資隊伍,保險資產管理基本運行框架初步建立。
四、保險投資監管日益加強,監管體系輪廓形成
中國保監會在放開債券、基金、股票、境外投資等渠道的同時,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做到制度先行,嚴格監管,加強調控,逐步放寬。特別是2003年11月,中國保監會設立了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專門行使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管理和風險監管工作。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成立以來,狠抓監管制度建設、監管信息建設和風險控制機制建設,為強化監管效果,確保保險資金安全打下良好基礎,保險投資監管體系初步形成。
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通過發揮資金融通功能,在支持國民經濟建設、穩定資本市場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是通過認購國債、企業債支持政府和企業發展生產,促進經濟增長。截至2005年10月末,保險業持有的國債、企業債券余額分別占其發行余額的12.1%和65.3%。二是通過認購政策性金融債和協議存款支持銀行發放長期信貸,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保險業持有的政策性金融債、協議存款余額分別占其余額的9.9%和77%。三是通過認購銀行次級債和證券投資基金支持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發展,保險機構持有的銀行次級債和證券投資基金分別占其發行量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為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改善資本市場結構,推動金融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通過增加外匯投資渠道,參與國際資本市場投資,幣種與人民幣匯率參考的一攬子貨幣相同,支持匯市改革。五是保險機構逐步成為金融市場機構投資者的重要力量,進一步發揮穩定金融市場的作用,促進金融市場協調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宏觀經濟將保持平穩發展,金融體制改革逐步深入,這將為全面提高我國保險資產管理水平創造良好環境。中國保監會將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改革創新,完善管理體制,轉變增長方式,建設和諧保險,提高資金管理對保險行業發展的貢獻度,促進保險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